“顏值”火爆是釋放“本我”的表現

最近流行一個詞:顏值。

比如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和電影《何以笙簫默》,就被稱為“高顏值組合”。甚至有人因此說,長得好看的人才有“青春”。其實“高顏值”也就是“長得好看”。南京一家龍蝦店甚至掛出招牌:“長得好看的,免單!”同樣,一座耗資3.4億美元打造的“世界最高”的塑像,因“顏值”不高,在印度竟遭到公眾反對。

不得不感慨,這個世界似乎已成為一個“看臉的世界”。

顏值時代一張臉就夠了
在這個拼顏值的時代,顏值幾乎成為衡量一切的首要標準Event Planner

英國刊物《經濟學人》曾提出:權力屬於顏值更高的領導人。不管是在大猩猩社群,還是在今天西方發達國家,領導人要達到職業生涯的最高點,長相(包括身高、語音、語調)和成就幾乎一樣重要。

明星新秀也不再僅看才藝,有顏值便能輕鬆勝出。郭敬明的電影《小時代》能拍到第四部,也是因為祭出“高顏值的小鮮肉”招牌。同樣,《奔跑吧兄弟》《我們相愛吧》《花兒與少年》等各種娛樂真人秀,更是刮起濃濃的“顏值風”,動不動就打出“顏值爆表”的噱頭。

不得不承認,這個浮躁的世界,長得好看的男人或女人,在職場、社交場以及婚戀戰場上,都比顏值低的人更加如魚得水。現在“單身狗”找男女朋友,也總有一種“萬事俱備,只欠顏值”的悲哀。

顏值經濟到底火了誰
據統計,全球每天有18億張照片被分享到網路上,其中有很大比例為自拍照。有著先見之明的美圖公司,憑著“美圖秀秀”這款修圖神器在“顏值經濟”這一市場早已占得先機,在成功獲得廣告收益之外,其硬體銷售收入、增值服務收入都相當火爆,堪稱打造出“顏值經濟”的典範。

此後,三星聯想、HTC、華為、小米等紛紛效仿,推出具有美顏功能的手機,國內大量手機自帶濾鏡功能的自拍APP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。一向高冷的蘋果公司為了滿足用戶自拍需求,也在不斷升級其前置攝像頭痔瘡解決

放眼國外,插手“顏值經濟”的,還少不了擁有戰略眼光的Facebook。2012年,Facebook砸7.15億美元重金收購了一個還沒有創收的公司,它就是線上照片共用服務商Instagram。這讓Facebook擁有了戰勝“當紅寵兒”Twitter的絕佳武器。

前段時間還有個突然走紅的名為“how-old.net”的網站,當用戶把個人照片上傳後,它就能夠測算出照片人物的性別和年齡,雖然結果並不準確,但其火爆程度也證明了“顏值”的重要性。

“顏值”背後是“心理作祟”
自古以來,人們都愛美好的事物。因此自拍在心理學範疇被稱為“自我正性增強”,即“人們總會把自己想像得比實際更好”。這是人類很重要的特性之一,也是一種適應社會生存的能力。人們喜歡將自拍照片傳到網路上與他人分享,其實是想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讚美,以此來增強自信心。

除了增強自信,追求“顏值”還有兩種典型的心理因素屯門通渠

一種是釋放“本我”。釋放內心最原始的欲望,獲得快樂。什麼欲望呢?是對自我容貌關注與肯定的欲望。這些尋求“釋放”的,大多數是孩童時被“壓抑”所致。比如,從小到大就不太受關注,成年後便會以“自拍”的方式進行一種“反叛”,這種叛逆的表現其實是一種對“本我”的“釋放”。

另一種是創造“自我”。有些人對自己現實中的容貌缺乏自信,而自拍又可以巧妙地回避掉這些缺點,提高自己的顏值。這類人,往往被說成“自戀”。